你对补血的误解有多深


  进补风,刮起来
  说起补药,经常会碰到贫血的病人需要“补气补血”。民间各种花样翻新的“补气补血”之法非常多,不过,这是否科学呢?
  国人爱吃补药由来已久。古人爱美,也爱美人,甚至有爱美人不爱江山之说。而在当时的科学环境下,没有整形美容术,美人产生的秘诀,除了靠父母遗传,另外就是靠滋补养颜了。据说,古代著名美女如杨贵妃、武则天、慈禧等人,都是会滋补的代表人物。
  尽管我国经历千百年沧桑,但国人的进补习惯仍始终如一。到了近代,更是发扬光大,诸如“十全大补”“以形补形”之类,俨然成了我国的文化传统。
  现在,进补之风更是愈演愈烈。一段流行话语就很形象地反映出一般民众对补药的追捧程度:“孩子补脑,妈妈补血,爸爸补肾,爷爷奶奶补钙。”
  脸色不好,补补血?
  经常有些爱美的女病人问我:“医生,你的脸色怎么会那么好,头发也那么黑,是不是擅长吃补血药啊?能否也给我开些补血养颜的药,让我容光焕发一点?”
  我微笑道:“一个人的面色是否红润,头发是否乌黑,一半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,另一半来自后天的生活环境和饮食;当然,也和工作性质、锻炼及精神状态有关。但这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,并不是靠几剂补血养颜药就能补出来的。”
  此补血非彼补血
  说回补血药,它又叫养血药,本来是用于治疗血虚病症的药物。
  血虚的症状主要有:面色萎黄,嘴唇及指甲苍白,一般伴有头晕、耳鸣、心悸、健忘、失眠等;女性还常有月经不调的症状。
  但补血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?平时有没有必要吃一些补血药(包括中成药或食疗)?
  中医常说的补血,其实跟西医所讲的贫血治疗并不是同一概念。
  中医的补血概念可能要宽泛一些,也许更接近普通民众所说的补血。在中医理论里,与“贫血”对应的说法,应该是“血虚”。而西医的贫血治疗,则是一个很严谨的医学专业术语,特指针对不同性质、原因的贫血,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。
  以前,人们判断是否需要补血,基本根据表面的症状。例如,出现面色不好、头晕目眩、乏力、腿软,就认为是血虚。
  但即便是血虚,需要补血,也并非单纯吃补血药就有效。中医理论的补血,往往和补气、补阴、补阳、补肾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,有时甚至相互包含。一般很少只是单纯地补血,而是要么益气养血,要么滋阴补血,或者补肾益血等等。例如,常用的几个补血方剂——归脾汤、四物汤、八珍汤等,就是补气、补阴等的代表药方。
  你真的需要补血吗
  面对一位怀疑自己患有贫血症的病人,作为血液专业的医生,首先会通过病人的症状,来分析和判断他是否真的存在贫血,然后再寻找原因,进而采取针对性治疗。
  如果普通百姓单凭某些症状,甚至只凭主观感觉,就认为自己贫血,盲目地服用补血药,这一方面造成资源(包括药材和金钱)浪费,另一方面,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,如发生一些不良反应,甚至耽误重大疾病的诊治。
  ◆ 若是缺铁性贫血,首要的是找出缺铁的原因,纠正病因,其次则是补充铁剂;而其他类型的贫血,则不能乱补铁。
  ◆ 对于肾性贫血(因肾功能衰竭而引起的贫血),主要是治疗肾脏的原发病,而不是单纯治贫血;肿瘤引起的贫血也一样,必须以治疗肿瘤为主。
  ◆ 另外,有的人出现头晕、面色苍白、心悸、乏力等所谓的贫血症状,可能是其他疾病如心脏问题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低血糖或过度疲劳等引起的,此时+也不需要补血,而应该治疗相应的疾病。
  补血前,查查是否贫血
  怀疑贫血的人,首先应该到血液科就诊。医生会详细询问病人的各种症状、既往病史(女性病人可能还会被问到月经、生育等方面的情况),目的就是要弄清引起贫血的真正原因,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。
  一般来说,只有针对病因的治疗,才是根本性的治疗,也才有可能获得最好的疗效。
  比如说,如果你怀疑自己有贫血(比方说,你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,如面色苍白或萎黄,上楼梯或活动后觉得头晕、心悸、气急等),那么,你应该先到血液科作相关的检查。
  第一步,确定是否真的有贫血。这是最重要的一步,但也很简单——作一个血液分析(又叫血常规),扎手指或抽静脉血均可。
  当确定贫血之后,医生会分析是良性贫血还是恶性贫血。其中以良性贫血更为常见。比如——
  缺铁性贫血
  常见因女性月经过多(男性则以痔疮慢性出血多见),或是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出血或做过胃大部切除术所致。对于这类贫血,只要规范治疗,纠正病因,在医生指导下如口服补铁剂2~3个月,大部分都可以恢复正常。
  巨幼细胞性贫血
  由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,经过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,也可慢慢恢复。
  地中海贫血
  在广东等沿海地区比较常见,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,分为轻型、重型和隐匿型。若是轻型,一般不用治疗;重型往往需要反复输血,而中药治疗也有一定疗效,但没法根治。
  再生障碍性贫血
  听名字好像挺吓人。确实,在良性贫血里,它属于较难治愈的疾病之一。不过,随着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、骨髓移植等的相继出现,目前治疗效果已大大改善,治愈率不断提高,只不过需要花费较多金钱而已。
  可见,补血不要盲目,更别迷信一些补药。滥用补药,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,还可能为自己的健康埋下隐患。

本文收集自互联网,如果发现有涉嫌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6532516@qq.com以便进行及时清除
分享到